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传统产业加快“焕新”,新兴产业加速“领跑”,未来产业加力“生根”。
李乐成表示,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,增加值、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占全部制造业的80%左右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工信部通过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等方式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让“老树发新芽”“老厂焕新颜”。
比如,工信部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试点,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,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%。钢铁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总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,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。去年,我国有18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,国货国潮品牌加速崛起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工信部聚焦发展迅速、技术先进、市场广阔、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重点领域,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,塑造发展新动能、新优势。
比如,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,柔性定制、共享制造、智慧物流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。去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.5倍,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。同时,我国高能级的产业载体也在不断壮大,累计培育形成了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创建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。
在未来产业方面,“十四五”时期,工信部系统谋划了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,累计部署了“揭榜挂帅”攻关任务100多项,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其中,超导量子计算机、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验证,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;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、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,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、工业等领域拓展,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、日化美妆、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。
网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